王禹声:“???”
爷爷、父亲两代都顺利接了班,怎么到自己这代就开始全族竞争了?
等到过了正月十五,各衙署就开始逐渐恢复办公。
王家第一时间就向吴县县衙申请,将怡老园北半部四十五亩捐献归公。
这个消息传出去后,苏州城又又又又一次震动。
先前朱知府被驱逐,都没有王家认输让苏州本地人震撼。
本土豪强把外来的流官驱逐,其实在当今乡土社会的机制下,并不算多么令人稀奇。
朱知府被林大官人修理这件事,仍然没有脱离上面这个范畴。
但王家和府县官员不一样,王家那可是吴县赫赫有名的本土四大家族之一,王鏊之后连续两代有好几个人恩荫做官,同样属于地方豪强。
这样一个标志性的、看起来不可撼动的四大家族之一,竟然被林大官人逼到割肉投降认输。
这委实让很多人都惊讶,对林氏社团的爆发力有了重新的认知。
收到王家认栽的消息后,林大官人不用再避嫌,终于又进城了。
一方面,是给那些熟人拜个晚年,刷刷存在感,免得因为不拜年被人挑礼。
另一方面,也算是一种告别,林大官人可能再过一个月就要北上去京师赶考了。
其实所拜访的人里,也有那么一个不太熟的人,就是原府衙七品推官、现府衙六品管粮通判刘大人。
当初传言张四维复职,在划分阵营时,刘推官出人意料的站在了林大官人这边,成为府衙主要官员唯一不是余毒的。
之前林大官人与刘大人的交情,仅限于被告和法官的关系。
但这时候即使不那么熟,于情于理也要走动。
坐在通判厅里,林大官人环视四周,意有所指的说:“这通判厅比推官厅略为宽敞。”
新升职的刘通判没有寒暄,带着几分戏谑语气说:“刚才府衙收到了提学官发来的通告,说是提学官将于四月按临苏州城。”
这时代被读书人称为大宗师的提学官,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。
而是在全省府县巡行,每到一处便主持考试,考察当地生员和童生。
一般读书人想考取秀才,就要等待提学官按临本地,然后参加提学官主持的院试。
所以刘通判说的这个消息的意思就是,提学官房寰计划四月份抵达苏州城,主持考试录取秀才。
林泰来当即大怒:“往年都是二月份,怎么今年就是四月?”
林大官人之心,路人皆知,都知道林大官人有北上夺取功名的意思。
朝廷选拔人才的会试三年一次,称为京城大比,万历十四年就是一个京城大比之年。
考试时间相对固定,二月份会试考三场,二月底放榜,上了名单就算准进士了。
然后一般三月中旬再举行殿试,决定最终进士名次,产生状元榜眼探花。
等朝廷忙完金殿唱名大典、琼林宴等等新科进士的礼仪性事务后,一般也都到四月初了。
当然以上内容暂时与林大官人无关,对林大官人而言,重要的事情还在后面。
武科考试与文科考试都是同年进行的,但到了四月份中旬,朝廷才能腾出手来,进行武举会试并选拔武进士。
所以如果苏州城院试同样定在四月份,与武举会试时间产生冲突,那么北上京师的林大官人今年就无法再兼考秀才了。
对此林泰来愤然道:“依我看来,这是房提学故意针对我!”
刘通判:“.”
你林泰来到底有多大的脸?难道堂堂提学官还能这么无聊,专门为了你把按临苏州城的时间改到四月?
不过想起林大官人的“杀伤力”,这也不是不可能。
又听到林泰来抱怨说说:“如果院试还在二月,那还来得及,但偏偏今年就不是二月!”
林大官人如果想去京城赶考,最迟二月底就要出发,可以早走,但绝对不能再晚。
所以按照往年惯例,林大官人完全可以先在苏州参加院试,然后北上京师,什么也不耽误。
但偏偏今年院试被安排在了四月,这怎能不让林大官人生气和疑神疑鬼?毕竟在南京城时,林大官人曾经从提学察院一直杀到长板桥,也是狠狠得罪过房提学的。
对此刘通判除了假装同情,也别无他法,只能说:“反正你还年轻,也不差这一年两年早晚的。”
林泰来不满的说:“功名之路,只争朝夕。”
不趁着这几年, -->>